7月2日,红薪筑梦实践团队在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开展了一场融合文化传承、思想学习与社会服务的实践活动。从探访非遗古法榨油技艺,到聆听社区工作者基层经验,再到为乡村儿童播撒知识火种,团队成员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,为乡村发展注入安职动能。
寻根非遗技艺,感悟匠心传承
晨光熹微,实践团队踏入“益然香”非遗古法榨油工坊,开启传统文化探秘之旅。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成员们沉浸式体验这门传承了百年的技艺。风车除杂筛去杂质,铁锅翻炒激发醇香,木榨重压萃取精华等,每一道工序都凝结着先辈的智慧结晶。
拥有50余年经验的第五代传承人王师傅感慨道:“古法榨油不仅是一门手艺,更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根脉,我们必须一代代传下去。”通过现场观摩,成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技艺的珍贵,也深刻体会到传承人对传统工艺坚守的不易。
汲取思想养分,筑牢信仰根基
午后,团队开启思想淬炼与基层认知课堂。有着8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六郎镇强桥村村妇女主任吴霞以“以青春践行使命,以奋斗诠释担当”为主题,为实践队员们上了一节团课。
她结合乡村矛盾调解、民生服务等案例生动诠释基层社区工作者是如何以“拉家常”的工作方法与村民建立信任、协调矛盾的,同时鼓励青年学子积极到基层实践中锤炼本领,发扬“自找苦吃”精气神,“苦学”理论、“苦练”本领、“苦干”实事,乐吃苦、会吃苦、敢吃苦,让青春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绚烂绽放。
播种希望火种,赋能乡村未来
下午,实践团队化身“知识传播者”,面向当地儿童开展“童语同音·安全同行”主题活动。成员们通过趣味游戏等形式,带领小朋友们学习普通话,开展防溺水、交通安全等教育,现场互动热烈,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安全意识。
团队精心策划的“指尖上的非遗——活字印刷小课堂”成为活动亮点,队员们手把手指导孩子们排版、刷墨、拓印,让千年非遗技艺在孩子们手中“活”起来。“原来文字是这样诞生的!”孩子们捧着亲手制作的印刷作品,眼中满是对传统文化的新奇与热爱!
“从非遗工坊到乡村课堂,我们在实践中触摸到文化传承的厚重与乡村振兴的希望。”团队成员王娜表示。红薪筑梦实践团队将持续深耕基层,以文化传承凝聚精神力量,以教育服务传递温暖关怀,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发展新篇章。(文/周安琪 孟飞龙 图/李芯蕊 罗圆圆)
初审:杨淑涵 预审:王冬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