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【三下乡·青春行】匠心怀德淬青春 非遗薪火映未来 歙县实践团深耕徽文化沃土守护非遗根脉

发布时间:2025-07-0710来源:现代服装

炎夏七月,热浪席卷徽州大地。安徽职业技术大学“萤守非遗 智创未来”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怀揣匠心怀德入职场,报党报国报家乡”的信念,深入“中国徽墨之都”歙县,在持续40度的高温炙烤中,完成了五天四夜的非遗探寻与守护之旅。团队“一静一动”两条实践脉络,在古墨馨香与鱼灯跃动间,将书本知识化为躬身实践的汗水,为非遗传承注入澎湃的青春动能。

  静水深流,匠心淬炼古墨砚魂

     “”线引领团队走进百年胡开文墨厂与徽州歙砚博物馆。松烟缭绕的制墨车间里,学子们屏息凝神,观摩古法制墨的繁复工序,体悟“轻胶十万杵”中沉淀的千年匠心。博物馆内,形态万千的歙砚无言诉说着“石不能言最可人”的境界。同学们执笔细描砚上纹饰,每一笔都是对“静中匠心”的虔诚摹写。深度对话徽墨国家级传承人周洪美、歙砚省级传承人胡水仙,大师们坚守一生的故事,让抽象“传承”化为血肉丰满的精神火炬,照亮青年前路。


鱼跃灯舞,青春点燃千年古艺

    “动”线直抵古村瞻淇。学子们跟随非遗传承人,从山野砍竹起步,全程参与鱼灯骨架扎制、宣纸裱糊到彩绘点睛的诞生历程。汗水浸透衣衫,手上留下竹刺的痕迹,但专注的眼神始终未变——这是青春对传统技艺最质朴的致敬。实践华章在最后一夜奏响:学子们亲手制作的鱼灯被高高擎起,在喧天锣鼓中游弋翻腾于古巷。蜿蜒灯火映照着青春脸庞,古老仪式在年轻生命的舞动中焕发新生,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非遗穿透时空的磅礴力量。

知行合一,调研叩问传承新途

       实践期间,团队步履不停,深入歙县古城街巷,向市民、游客、手工艺者展开广泛调研。一沓沓问卷与访谈记录,清晰勾勒出非遗在当代传播与认知的现状图谱。青年们不仅以脚步丈量非遗土壤,更以理性思考叩问其未来:古老技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焕发生机?“匠心怀德”的职业精神如何借由非遗传承得以滋养和弘扬?这些来自田野的思考,为探索“智创未来”的非遗传承新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 从静观领悟到亲手创造,从课堂走向田野,安职大学子以“萤火”之微光,执着守护非遗千年薪火。他们在歙砚的温润与徽墨的醇香里触摸文化根脉,在鱼灯的光影流转中舞动青春担当。高温下的每一步跋涉、每一滴汗水,都是新时代青年对“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”非遗瑰宝誓言的生动践行。/姜玮 左皓 彭琳琳 图/吴栋 解正扬 吴家豪)